網頁

2014年5月29日

麒麟花 (花麒麟、獅子勒、蕃仔花、霸王鞭、萬年刺)



麒麟花

就像玫瑰一樣,在美麗的花顏下,帶刺防衛,殊不知避得了明的,躲不開暗的。


別名:花麒麟、獅子勒、蕃仔花、番仔剌、虎剌花、萬年刺、鐵海棠、霸王鞭

1.觀賞用:常用作盆栽、綠籬或庭園樹,尤適於旱燥地點綠化美化。

2.藥用:

性味:
莖、葉、根及乳汁:苦、涼;花:苦、澀、平。

效用:
全草:排膿,解毒,逐水,活血。治癰瘡,肝炎,水腫,燙、火傷,跌打損傷;
花:止血。治子宮出血;
根:治魚口,便毒,跌打。

2014年5月25日

石蓮 (風車草、朧月)





石蓮花别名:寶石花、粉蓮、朧月、初霜。景天科、風車草屬。原產墨西哥。現世界各地有栽培。 多年生草本。莖多分枝,叢生,圓柱形,節間短,肉質,上有氣生根。幼苗葉爲蓮座狀;老株葉抱莖,基部葉片脱落,枝頂端葉片爲疏散的蓮座狀。葉厚,卵形,先端尖,肉質,全緣,粉蓮座狀。葉厚,卵形,先端尖,肉質,全緣,粉赭色,表面被白粉,略帶紫色暈,平滑有光澤,似玉石。聚傘花序,腋生,萼片與花瓣白色,瓣上有紅點。 性強健,易栽培。喜陽光,耐幹旱。不耐寒。要求排水好的砂質壤土。

  中文學名: 石蓮花
  别稱: 寶石花、粉蓮、朧月、初霜
  : 植物界 Plantae
  :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
  :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
  :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
  : 景天科 Crassulaceae
  : 風車草屬 Graptopetalum
  : 石蓮花 G. paraguayense

  分布區域: 墨西哥
  二名法
  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
  (N.E.Br.) E.Walther

石蓮花因蓮座狀葉盤酷似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得名,被譽爲“永不凋謝的花朵”。石蓮花品種繁多,形態獨特,養護簡單,很適合家庭栽培。置於桌案、幾架、窗台、陽台等處,充滿趣味,如同有生命的工藝品,是近年來較流行的小型多肉植物之一。

石蓮花又名仙人荷花,是觀葉花卉中形態最美的植物之一。它的葉像蓮花瓣,在莖上叠生,形似朵朵蓮花,且它的葉片晶瑩剔透,如用玉石雕琢而成,極像蓮花座,故它的學名叫石蓮花。

石蓮花喜溫暖、幹燥和通風的環境,喜光,喜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。但它也能耐寒、耐蔭、耐旱、耐室内的氣悶環境,也能適應貧瘠的土壤,有點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氣概。

資料來源:中文百科在線 http://www.zwbk.org/MyLemmaShow.aspx?zh=zh-tw&lid=130336

毬蘭


毬蘭

球蘭(廣東),爬岩板、草鞋板(廣東);馬騮解、狗舌藤、鐵腳板(廣西);壁梅、雪梅、繡球花、肺炎草(福建);玉蝶梅、玉疊梅(植物名實圖考),玉繡球、櫻蘭、鱸鰻耳、繡球花藤、石壁梅、金雪球、Wahe-imara(泰雅)、Karuburudoon(排灣)

蘿藦科(Asclepiadaceae)毬蘭屬(Hoya)

2014年5月24日

土人參 (滇南本草)


【中文名】:土人參 (滇南本草)
【類別】:根類
【英文名】:PanicledFameflowerRoot
【別名】水人參(《天寶本草》),參草、土高麗參、假人參(《中國藥植誌》),土洋參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土參、紫人參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瓦坑頭(《廣西中藥誌》),福參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,土紅參(《閩東本草》),飛來參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瓦參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馬齒莧科植物櫨蘭的根。
【植物形態】櫨蘭,又名:波世蘭、紅芍藥、申時花、煮飯花。
一年生草本,高可達60厘米左右,肉質,全體無毛。主根粗壯有分枝,外表棕褐色。莖圓柱形,下部有分枝,基部稍木質化。葉互生:倒卵形,或倒卵狀長橢圓形,長6~7厘米,寬2.5~3.5厘米,先端尖或鈍圓,全緣,基部漸次狹窄而成短柄,兩面綠色而光滑。莖頂分枝成長圓錐狀的花叢,總花柄呈紫綠或暗綠色;花小多數,淡紫紅色,直徑約6毫米,花柄纖長;萼片2,卵圓形,頭尖,早落;花瓣5,倒卵形或橢圓形;雄蕊10余枚,花絲細柔;雌蕊子房球形,花柱線形,柱頭3深裂,先端向外展而微彎。蒴果,熟時灰褐色,直徑約3毫米。種子細小,黑色,扁圓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9~10月。
常栽於村莊附近的陰濕地方。分布浙江、扛蘇、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廣西、廣東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等地。
本植物的葉(土人參葉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8~9月采,挖出後,洗凈,除去細根,刮去表皮,蒸熟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根呈圓錐形,直徑1~3厘米,長短不等,有的微彎曲,下部旁生側根,並有少數須根殘留。肉質堅實。表面棕褐色,斷面乳白色。
【性味】甘平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甘,寒。"
②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苦,平。"
③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甘,平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健脾潤肺,止咳,調經。治脾虛勞倦、泄瀉,肺勞咳痰帶血,眩暈潮熱,盜汗自汗,月經不調,帶下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補虛損癆疾,婦人服之補血。"
②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潤肺止咳。治燥熱咳嗽及病後虛弱。"
③《四川中藥誌》:"補氣血,充乳汁,助消化,生津止渴。治咳痰帶血。"
④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補中益氣,潤肺生津,涼血消腫。治病後體虛,勞傷咳嗽,遺尿,月經不調,癤腫。"
⑤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"滋補強壯。治頭暈,耳鳴,目眩,婦女帶下;肺結核咳嗽,潮熱盜汗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2兩。外用:搗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虛勞咳嗽:土洋參、隔山撬、通花根、冰糖。燉雞服。(《四川中藥誌》)
②治多尿癥:土高麗參二至三兩,金櫻根二兩。共煎服,日二、三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③治盜汗、自汗:土高麗參二兩,豬肚一個。燉服。(《閩東本草》)
④治勞倦乏力:土人參五錢至一兩,或加墨魚幹一只。酒水燉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⑤治脾虛泄瀉:土人參五錢至一兩,大棗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此中藥功效來源于網路,使用前請諮詢專業醫生。

種中文名:櫨蘭 
種拉丁名:Talinum paniculatum (Jacq) Gaertn. 
屬中文名:土人蔘屬 
屬拉丁名:Talinum Adans. 
科中文名:馬齒莧科 
科拉丁名:Portulacaceae 
最低海拔:700 
最高海拔:950 
生    境:栽培庭園中 
藥用部位:根(土人蔘);葉(土人蔘葉) 
藥用功能:能健脾潤肺,止咳,調經;能乳汁,消腫毒

資料來源:台灣WiKi http://www.twwiki.com/wiki/%E6%AB%A8%E8%98%AD

蒲公英




蒲公英學名Taraxacum),又稱黃花地丁、婆婆丁,是溫帶亞熱帶常見的一種植物。蒲公英葉邊的形狀像一嘴尖牙。其英文名字Dandelion來自法語dent-de-lion,正是獅子牙齒之意。

蒲公英在外型上與貓耳菊Hypochaeris)非常相似,而且都是風媒傳粉,所以貓耳菊在英語地區又名「假蒲公英」。不過,其實要分辨兩者亦很容易:
  1. 蒲公英長花的莖沒有分支,而且空心、沒有細毛,葉面平滑;
  2. 貓耳菊長花的莖亦會分支,實心並且長有苞片,葉面粗並長有細毛。
蒲公英原產歐亞大陸,人工引進到美洲澳大利亞。因為生長力非常強,在新居繁旺,很少有人記得這並非當地生物。一般人將它當作雜草,為了花園或草坪的美觀去除蒲公英。
在中國至世界的許多地區,蒲公英因為有很多用處才引進別處。可以作食物草藥。但是不同品種的蒲公英在非原產地也有可能成為可怕的生物入侵者。
早春的嫩蒲公英也是一種野菜。現在已經有家養出來的,比野生的大很多。嫩蒲公英可以涼拌、燒湯或炒熟。老了的也能吃,但是比較苦。不苦的蒲公英也可以拌肉作餃子餡,味道和西洋菜做的餡差不多。歐洲人在中世紀時就已經用蒲公英花來釀酒。蒲公英葉子含有很多維生素A維生素C。 蜜蜂也常到蒲公英採集花粉蜜糖
蒲公英可入中藥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,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。解食毒,散滯氣,清熱毒,化食毒,消惡腫、結核、疔腫。」
蒲公英根也是一種草藥,在加拿大是正式註冊為利尿、解水腫的草藥。烤乾磨成粉之後可以泡茶,據說在飯前喝過可以解胃助消化,在保健食品商店可以買到,但是沒有科學證明這種作用。

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 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92%B2%E5%85%AC%E8%8B%B1

油桐花












油桐拉丁文學名Vernicia fordii)是大戟科中的一種落葉樹(deciduous tree),原產地為中國。亦有很多俗名,如「油桐樹」、「桐油樹」、「桐子樹」、「光桐」[1]、「三年桐」、「罌子桐」、「中國木油樹」等等[2][3],在英語中,就只是「油桐樹」一個俗名就有「Tung Oil Tree」、「Tung-oil Tree」、「Tungoil Tree」這些名稱,但現時,油桐才是此物種正式的名稱。由於油桐可以生產珍貴的桐油,因此油桐顯得很貴重。油桐是靠樹上產生的種子而繁殖後代的。直到後來,油桐傳入了阿根廷巴拉圭美國,以繼續加以培植。
油桐很小,最高只可達到9米(即30尺)。油桐葉一般有15到25公分(6到10吋)長和闊。油桐的各部分均具有毒性,而其中數油桐種子的毒性最強,人類只要吃下一顆油桐種子就可以致命。
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 (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2%B9%E6%A1%90)

雞蛋花(緬槴)



2014年5月20日

七里香小盆栽


我的七里香小盆栽也很可愛唷

七里香
別稱:月桔、十里香、千里香、石柃、石芬、四時橘、芸香、山礬、滿山香、台灣海桐
學名:Murraya paniculata (L.) Jack.
分類:芸香科,月橘屬
分佈:原產於台灣低海拔200-300公尺、印度、中國大陸南部、熱帶亞洲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
七里香為台灣原生植物,屬於芸香科的花卉之一,花期為整年四季,由於當其成簇的白花綻放時,會有一股濃郁的撲鼻清香,有人誇大形容其香氣彷彿可傳播七里外那麼遠都聞得到,因此得名「七里香」。


七里香為常綠性灌木或小喬木,株枝直立並向上生長,全株表皮光滑無毛,樹皮呈白色、灰色或淡褐色,常有縱裂紋路佈於表皮,細條分枝相當多,盆栽時株高可達約1~2公尺,一般植栽最高可達4公尺。七里香的葉子互生,大致為卵形全緣,約為7~9枚,沒有托葉,表面平滑有光澤,長約3公分。七里香有奇數羽狀的複葉,小葉近乎無柄,葉形呈倒卵狀或近菱形狀,葉前端為鈍凹狀,由於葉子經過搓揉後,還會產生一股濃郁的柑橘香味,所以七里香又稱為「月桔」、「月橘」。


七里香花朵呈白色,約有5片花瓣,頂生或腋生呈繖形花序,白色花冠為五瓣呈鐘形,長約12mm,徑約10mm,有強烈香氣,故有七里、十里乃至千里香之名。當花朵凋謝後,會結出卵狀的漿果,直徑約1公分,內含種子1~2粒,未熟果是青綠色,成熟後會由綠轉為橘紅色。


由於七里香可修剪成各種形狀,因此是常見之庭園綠籬植物。此外,七里香的質材相當細緻,可作為良好的農具、手杖和印章的材料,而且花和果實均可食用,花朵漂洗後曬乾,也可泡茶或加入菜湯中作為天然香料。不僅如此,花可提取芳香油,花香還可驅蚊蠅,全株也可作藥用,有活血散瘀、行氣活血之功效。 

LinkWithin + iChannel